而在未来,随着越来越多机器人被招聘进入油田,石油人辛苦的工作终于有“人”来分担了。
文 | 石油link (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石油link)
2018年1月16日,一个名为“慧眼”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亮相中石化西北油田,该机器人主要负责油田变电站的巡检工作,工作效率是人工的21倍。
机器人的存在充分解放了石油人的双手,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预示着,在未来,石油人所从事的一些劳累、危险的工作终于有“人”来分担了。
人工智能机器人“慧眼”
人工智能迎来火山喷发时代
2018年年初,机器人“慧眼”的亮相给石油人带来不小的震动,而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也可以说是人工智能快速崛起的一年。
在这一年,史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娅诞生。
与此同时,该机器人还进行了众多与人类相似的活动,作为小组成员参加了联合国会议,有了自己的推特账号,做客脱口秀节目,登上了时尚杂志封面。
也是在这一年,机器人AlphaGo以3:0的绝对优势,打败排名世界第一的我国围棋选手柯洁,使人类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已具备了超越人类的能力。
AlphaGo对战柯洁
而在未来,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人工智能更是进入应用爆发期,不少世界主要国家都认为抓住人工智能,就等于抓住了新一轮信息革命的重心。
多家权威咨询机构发布的报告等也印证了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光明前景。
根据国际数据集团IDG发布的白皮书数据,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支出将达到2758亿人民币,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50%。
另外,美国顶尖学府斯坦福大学实施的专注于追踪和观察AI活动和进展的AI Index项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根据该项目披露的数据,自2000年以来,美国风险投资者每年投入AI创业公司的投资额增加了6倍,而此类创业公司的数量更是增加了14倍。
而在我国,机器人产业也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竞争焦点,“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除此之外,在近期,人工智能已经蔓延到多个行业和领域,在物流领域,1月16日,菜鸟网络与西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在西安建立智慧物流中心,引入部署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仓储基地。
在客运领域,上海长途汽车站目前上线的人脸识别系统,1分钟就可以帮助旅客办理临时身份证。
种种迹象表明人工智能的爆发已成为指日可待的现实。
人工智能席卷石油行业
而在石油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早已不是鲜见事例。在测井、钻井、加油等工种都有可能看到机器人的身影。
其中,在井口作业方面,早在2015年10月,由济南同日数控有限公司研发的“井口作业机器人”就已演示成功,该机器人融合了修井、作业等多个功能,填补了井口自动作业的空白。
紧接着在2016年2月,该公司又研制出了具有井口提下油管、清洗油管功能的机器人,并于同年3月份在胜利油田正式投入使用。
在测井方面,早在2013年9月,我国就研制出了应用于油田测井前线的装卸源机器人,工作在海洋油气探测过程中的作业一线。
在钻井方面,塔里木油田和胜利油田自2013年就已经有钻井平台作业机器人投入使用。
在安全检测方面,在2016年9月份,荷兰壳牌就宣布将在哈萨克卡沙甘油田部署半自动机器人Sensebot,从事安全性检测工作。
而在下游领域,去年10月份,马云宣布建立“智能加油站”,机器人将代替全部人工,实现全方位的无人服务。
除此之外,机器人还参与了一些非油业务方面的工作。例如,中石油旗下的的昆仑银行在客服中就引入了机器人,抚顺石化工建公司员工还自己动手研发了消防机器人。
可以说,人工智能几乎已经进入了石油行业的各个领域。
石油人的辛苦终于有“人”来分担了
人工智能的出现给石油行业带来了诸多便利,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分担一部分的危险工作。
例如,在西北油田,机器人“慧眼”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21倍,在胜利油田“井口作业机器人”的使用,将10多个工作人员10天的工作量缩减到了1人3天,另外,一些油田灭火等危险工作也可以由机器人替代。
而且,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钻井等一系列高强度和危险的工作或将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而困扰几代石油人的与家人聚少离多、工作强度大、危险性高等因素也将有可能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得到解决。
不过,随着人工智的应用日趋广泛,也引发了众多石油人的担心。人工智能是否会像入侵者一样,抢走石油人的饭碗?
而从人工智能密集实施的银行发展趋势来看,这一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根据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由于人工智能在银行的广泛使用,截至2016年年末,工商银行共减少柜员14090人,农业银行减少10843人,建设银行减少30007人,给银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人工智能和银行柜员的PK中,银行柜员明显占据了下风。
尤其是一些权威机构的发声更是加剧了这一担忧。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报告称,到2030年,机器人将抢走4到8亿人的工作机会,相当于当前全球劳动力总量的1/5。
日本经济新闻和英国金融时报在实施了共同研究调查后,也得出,在全部 820 种职业、2,069 项业务(工作)中,34%(710 项工作)的比重可被机器人替代。
石油人的工作会真的会被取代吗?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研究机构的目光多放在了减员方面,而忽视了每一项新科技的出现都将带来众多新的就业机会。
曾有人计算,每解决50人的自动化设备,其供应链和研发中心就会需要25人的研发团队。再加上对人工智能设备的维修和维护,这也意味着和原来人工的使用数量基本持平。
而机器人进入石油行业也或将诞生一部分的新工作,例如,机器人研究制作人员、机器人维修人员,管理机器人的队长等。
过去在石油行业有钻井队队长、物探队队长、采油队队长。未来,你可能会看到一个岗位——机器人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