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下一个发展风口来临!“光伏+储能”有望成盈利新模式
行业观察 2018-06-26
光伏+储能模式有望成光伏企业们弯道超车的下一个好时机!光伏行业变幻莫测,尤其是531光伏新政出台后,给行业又带来了诸多不确定
 “光伏+储能”模式有望成光伏企业们弯道超车的下一个好时机!

光伏行业变幻莫测,尤其是531光伏新政出台后,给行业又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政策如何转变,光伏行业“断奶”,实现平价上网都是大势所趋。 

在这一形势下,“光伏+储能”或将成为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

什么是“光伏+储能”?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储能的身影,如太阳能路灯、新能源汽车等。与普通储能完成“储电+放电”的过程不同,“光伏+储能”完成了“发电、储电和放电”的三个过程。 

以分布式光伏为例,家庭或者工厂的屋顶装上光伏发电设备后,白天太阳光照强烈的时候发的电,可以源源不断的向业主供给,用不完的电可以通过储电池储存起来,留待晚上用,或者天气不好时使用。

图片来源于光伏说      “光伏+储能”模式

◆◆◆

光伏行业下一个风口

 

“光伏+储能”其实早已不是一个新鲜概念,但受技术、成本等因素影响,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应用。而随着光伏行业补贴退坡和技术的逐渐成熟,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储能或将成为光伏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因为对光伏行业来说,未来储能的发展极有可能解决困扰行业许久的难题。 

首先是关于弃风弃电严重的难题。 

近日,“光伏+储能”模式登上央视,引发行业内的广泛关注。 

根据央视的报道,像对西北地区的光伏发电站来说,除了产能过剩和无处输送外,目前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当地的电网规模还不具备支撑千万千瓦级光伏的输送能力。

而储能电站的出现,有望成为将光电转化为稳定电力,使其安全传输的重要方法。 

据目前建立起储能系统的公司透露,该系统的建立,使公司旗下某个光伏基地从并网的第三个月起就将弃光率下降了一半。 

另外,对分布式光伏来说,储能模式的应用将进一步增加业主的收益。 

以户用光伏为例,其“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模式,在增加储能后,将进一步提高自发自用的比率。 

由于用电电费高于余电上网的费用,而否增加储能并不影响国家补贴的多少,因此自发自用的用电量越多,业主的收益就会越高。业主光伏电站的安装规模越大,收益也会随之升高。

◆◆◆

我国储能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储能发展起步较晚,但在众多利好因素和需求增加的情况下,近几年来,获得了极为快速的发展,有望迎来趋势性的爆发。 

据权威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175.4GW,年增长率3.9%,国内为28.9GW,年增长率18.9%。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经有十多家上市企业布局了100兆瓦以上规模的储能电站。另外,根据行业专家预计,到2025年中国储能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江苏是目前我国储能发展位于前列的省份。在2017年江苏悄无声息的成为储能大省。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初江苏全省已建成35个用户侧储能项目,总功率为36MW,总容量达到252MWh。而这个数字还将在今年实现大幅上涨。

◆◆◆

光伏企业弯道超车的好时机

可以肯定的是“光伏+储能”模式是未来光伏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但机遇往往和挑战并存。是风口也是浪口,也有可能成为弯道超车的良好时机。 

目前,“光伏+储能”的难点在于电差价能否盖住成本,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 

以户用光伏来说,户用分布式光伏脱离补贴之后,依赖自用电价收益将是未来趋势,然而现实是我国居民用电普遍较低,在储能成本绝对平民化之前,市场空间有限。 

另外,提到储能随之而来的是挥之不去的成本问题。除此之外,容易坏、蓄电少等都是急待解决的难题。 

值得庆幸的是,不论是光伏还是储能电池的价格都处于急速下降的局面。从2007年~2017年,光伏系统价格从每瓦60元降至6元,降幅达90%。

另外,由于储能系统的配备正在成为众多光伏企业的刚需,其投入运营成本也正在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下降。 

在此形势下,“光伏+储能”或将成为众多企业光伏布局的新蓝海,也有望成为企业弯道超车的新时机。

部分内容整合自网络

国内领先的油气产业新媒体,扎根于油气行业,快速跟踪产业热点,深度解读企业动态,给石油行业公司和资深从业者以启迪。
508篇原创文章 | 2018年全年阅读量1.2亿
微信扫一扫
关注石油Link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