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楷模来了!解秘“单晶之王”隆基的崛起之路
行业观察 2018-07-02
细数单晶之王隆基的逆境崛起之路!光伏行业瞬息万变,对置身其中的企业来说,一个战略的转变,甚至一个行动进展的快慢都有可能影
 细数“单晶之王”隆基的逆境崛起之路!

光伏行业瞬息万变,对置身其中的企业来说,一个战略的转变,甚至一个行动进展的快慢都有可能影响其在产业格局中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瞬息万变之中,当多数企业拥抱多晶硅的时候,这家公司独具慧眼的选择了单晶硅,当多数企业纠结专业化还是全面布局的时候,这家公司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全产业链布局,适时的抓住了每个时机,并成为了行业里不容忽视的存在。

从第一吨单晶硅到全球最大规模单晶硅制造商,这家公司用18年时间问鼎了“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

自2012年上市以来,经过连续几年单晶的爆发式增长,其股份市值在5年里增加了近20倍,超过700亿元。

它就是早已在光伏行业牢牢占据第一梯队的隆基。

◆◆◆

光伏版“中国合伙人”

我国太阳能发电建设始于上世纪70 年代,到2000年左右才正式进入起步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家启动了送电到乡、光明工程等一系列扶持项目,集中式光伏发电也是在这一阶段开始得到一定发展。

隆基正是成立于光伏发电起步的2000年。不过和一些传统的能源企业不同,隆基更像是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年轻、蓬勃、热血沸腾。

1986年9月,隆基创始人李振国考入兰州大学物理系,当时他与钟宝申(现西安隆基董事长)等几名年轻人一起在兰州大学校长江隆基的石像下立誓,如果将来创办企业,一定秉承校长治学的精神,取名“隆基”。

李振国在单晶硅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后,终于在2000年拥有了自己的企业——西安隆基。

正是这家企业也再次将那群曾在校长石像前立誓的青年汇聚在一起。

毕业十余年后,钟宝申、李文学等这些曾经在兰大读书的同门,均告别了不同的事业,重新汇聚在李振国打造的单晶帝国中。

这更像是另一个版本的中国合伙人。

◆◆◆

单晶硅龙头崛起

情怀在一个企业至关重要,但情怀却不能支撑起一个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发展,隆基在每一步都审时度势,充满了前瞻性考量。

在创立初期,隆基还只是一个拥有十几台单晶炉的小厂,对那些走在前面的巨头只能望其项背。

例如,成立于1988年的中环股份,在2007年就登陆深交所完成上市。而彼时的隆基年收入只有2亿多元。

如果每一个成功企业背后都有一张王牌,那令隆基崛起的王牌就是单晶硅。

在04年之前,光伏产业一直是单晶的天下,但由于当时单晶的技术成本远高于多晶,低成本的多晶在产能需求旺盛时更容易投产,使得在第一轮的造富过程中,顺势称王。

在此形势下,一直以单晶为主的隆基也多次产生过摇摆,但考虑到光伏行业的本质是平价上网,未来光伏行业将形成一个充满竞争的格局等因素,隆基还是将宝压在了单晶上。

苦心人天不负,随着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出现,隆基所期待的单晶硅时代也终于到来。

在2015年,隆基发展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商,从2015年至2018年三年中,其单晶硅生产规模出现了成倍的增长,预计到2018年年底其产能规模将超过28GW。

隆基单晶硅产能扩展图

目前,隆基立足于西安,将其单晶硅生产基地扩展到银川、中宁、无锡、以及云南的楚雄、保山和丽江等地,并在2016年在马来西亚建立起海外生产基地。

现在,隆基不论是在单晶硅技术和规模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壁垒优势。

隆基国内单晶硅生产基地分布

有了王牌,怎样才能将这种优势延续下去?答案是加大技术研发。

纵观在光伏行业形成气候的企业,其成功并非偶尔,而是有其必然性。这一点隆基表现的尤其明显。

据统计,近十年来,隆基的研发投入比(十年多研发费用/总收入)约为4.75%,远超众多竞争对手。

尤其是在2017年,隆基更是成为光伏行业研发投入最大的公司,大概投入11亿人民币。

据知名光伏咨询机构PV-Tech报告显示,隆基去年11亿人民币的投入甚至超过了美国两家最大光伏公司First Solar 和SunPower的研发投入总和。

而根据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中美科技差距雷达图显示,在太阳能光伏领域,中国以碾压优势领先美国。这其中,隆基成为重要的贡献者。

自去年以来,隆基就多次刷新了单晶PERC电池、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等多个世界纪录。

◆◆◆

向全产业链进发

在光伏行业,有着一条清晰而完整的产业链,主要涵盖包括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应用系统在内的5个产业链环节。

是坚守产业链的一环,力求“专业化”,还是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垂直一体化”?

这曾多次在光伏行业引发争论。

隆基最终站入了垂直一体化阵营。这在创始人李振国看来,更像是一个战略上的布局。

李振国认为,凡是人可以制造出的东西短缺是阶段性的,过剩将是一个常态,因此光伏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一定是一个充分并且完全的竞争局面,因此各个环节的成本降低将是这个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而全产业链凭借着能带来成本最低化的优势,成为了隆基的首选。

在2015年,隆基重新调整了其组织架构,成立了隆基单晶硅、隆基乐叶光伏、隆基能源和隆基清洁能源四个事业部。

除了众所周知的隆基单晶硅,隆基乐业光伏是目前全球领先的电池组件制造商,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组件研发中心,2017年其单晶组件产能达到6.5GW,而在2016年、2017年全球单晶组件出货量均达到了第一。

目前,乐业光伏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江苏泰州、浙江衢州和安徽合肥、银川,同时公司在马来西亚古晋拥有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

除此之外,隆基清洁能源和隆基新能源主要负责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的投资开发、建设及运营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隆基已经从单一的单晶硅棒、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延伸至组件生产和销售、光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的投资开发、建设及运营等领域。

可以说,一艘航母级别的光伏巨轮已初现雏形。

◆◆◆

隆基起航

2018年对众多光伏企业来说是一个拐点。而对隆基来说,除了拐点更像是机遇。

6月1日,531新政的颁布,无疑将使光伏制造业经受沉重的打击。不断减少的装机规模,使原材料价格出现了进一步压缩。

据统计,目前,国内硅料企业已有13家停产停工或检修,多晶硅片产能停工的比率更是达到了70%。

置身其中的隆基也未能幸免。

6月1日当天股价重挫近8%,随后是两天一字板跌停,短短4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一度达到32%。李振国等企业元老不得不出山购买隆基股票提振行业信心。

除此之外,受需求影响,隆基的硅片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6月14日,作为单晶硅龙头的隆基率先降价,180μm厚度、低电阻单晶硅片价格降至国内每片3.65元人民币、海外0.495元美金,每片下降0.6元人民币、0.085元美金,价格跌幅达到14.1%。

而原材料市场的不景气,对正进行大规模产能扩张的隆基来说,并不美好。

但从长远来看,光伏新政带来的影响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以2017年年报为例,隆基股份的营收构成中,“太阳能组件”超过一半比例。

该项业务的毛利在2017年还在不断上升,正是超强的研发能力才构成了这样超强的盈利能力,进而为隆基打造出强悍行业竞争力。

新政的发布,对隆基来说,更像是一场期待已久的大考。

除此之外,经过此次新政的洗礼,隆基也在不断锻炼自己突破逆境的能力。

2018年6月11日,也就是光伏新政发布不久,隆基接连中标山西长治、陕西铜川两个光伏技术领跑基地中的项目。

众所周知的是,光伏领跑者项目是为数不多的不受新政影响的领域,这也为隆基又增加了一道抵御风险的防护膜。

而且,在新政的影响下,隆基再次扩大了在海外的“野心”。

虽然2017年,在隆基总共4.6吉瓦的组件出货中,只有10%左右卖到海外。

但在2018年,隆基计划将这一数据扩大到25%到30%。“到2020年我们要把超过一半的组件卖到海外。”李振国信心满满。

纵观整个光伏行业,经过2012年的重挫阶段(美国挑起“双反”),再次迎来新的考验,像隆基这样能借逆境为力量的企业,未来在光伏行业将需要越来越多。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国内领先的油气产业新媒体,扎根于油气行业,快速跟踪产业热点,深度解读企业动态,给石油行业公司和资深从业者以启迪。
508篇原创文章 | 2018年全年阅读量1.2亿
微信扫一扫
关注石油Link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