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石油link(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石油link)
在光伏行业一直以稳重著称的靳保芳,这一次却向我们展示了少有的速度。
其掌管的晶澳太阳能自美国纳斯达克退市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有拟借壳上市A股的消息传来。
2018年7月23日,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天业通联与晶澳太阳能实际控制人签署了《重大资产重组意向协议》,对公司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晶澳太阳能100%的股权相关事宜达成合作意向。
据悉,本次重组完成后,晶澳太阳能实际控制人靳保芳预计将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的股份,并且,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也将由何志平变更为靳保芳。
如果此次借壳成功,晶澳太阳能或可称为首个借壳回A的光伏中概股。
一直以来,光伏行业都是一个高淘汰率,高竞争力的行业,随着越来越多像晶澳一样的企业回归,光伏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竞争。
◆◆◆
靳保芳的三次重要抉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此次重组决定看似时间仓促,却是一场“预谋已久”的革新。甚至算得上影响晶澳发展轨迹的几大重要决策之一。
众所周知,光伏行业自存在以来,就经历着一轮轮残酷的洗牌。在其最火的时候,大小光伏企业不少于上万家,但大部分企业都死在竞争中。甚至连一些在行业成立初期,叱咤风云的巨头企业也未能幸免。
根据掌舵人靳保芳的分析,中国光伏正向大企业集中,经过激烈的竞争,用不了多长时间,最终光伏大企业将超不过七、八家。
面临如此残酷的局面,即使是一些一线光伏企业也不敢放松警惕。尤其是晶澳太阳能在靳保芳这样具有敏锐嗅觉的领导者的管理之下。
实际上,自2015年,晶澳就提出了退市的申请,直到今日成功退市,并有借壳上市A股的消息传来,晶澳的这场重组改革足足酝酿了3年之久。
除此之外,靳保芳做的另一次重要的决策是在2008年。当时的光伏市场如日中天,从南方考察回来的靳保芳却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甩货。
正是这一决定,让其躲过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企业后续的发展攒足了实力。
同样在2010年,晶龙作为顶着全球最大电池出货量头衔的企业,毅然决然停止拓展电池业务,将发展的触角伸向组件、光伏电站服务等领域。躲过了2011年左右发生的全球光伏市场危机。
也正是这样一次次的正确抉择,让晶澳集聚了如今的实力。
目前,晶澳太阳能的产业链覆盖硅片、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等领域,在全球拥有11个生产基地、27个分支机构,产品足迹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晶澳的实力
如果非要用一定事实佐证晶澳太阳能在光伏行业的地位,这样的事实不胜枚举。
根据研究机构发布的相关数据,在2015年-2017年的三年间,晶澳太阳能已连续三次跻身年度出货量全球排名前四。
并且在海内外形成了比较均衡的发展。例如在2017年,晶澳太阳能国内销售收入占比为50.74%,海外业务收入则突破了100亿元。
与此同时,今年已经是晶澳太阳能连续第四年登上《财富》中国500强的位子。
如今,在中国甚至是世界各地的著名太阳能工程项目中都可能看到晶澳太阳能的身影。尤其是其获得专利的PERC组件,更是赚足了眼球。
众所周知,“光伏领跑者计划”是通过建设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对我国的光伏产业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因其地位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对光伏组件具有着更高的要求。
晶澳太阳能生产的PERC组件却成了第一批光伏领跑者计划中的“宠儿”。
在我国启动的第一个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山西大同,有50%的光伏组件来自晶澳太阳能,其中PERC组件的占比更是达到了40%。
并且,这一项目还得到了央视的广泛关注。
图片来自与央视报道截图
除此之外,在安徽淮南采煤沉陷区建设的全球最大漂浮式太阳能电站,采用的也是晶澳的组件。
据了解,该项目所使用的晶澳组件具有优异的抗PID性能和环境适应性,在高湿环境下依然能保持优异的发电性能。
这一事件除了得到了央视新闻频道的关注,甚至《纽约时报》也用头版头条对其进行了专门的报道。
与此同时,晶澳太阳能在国外也打开了广阔的市场。例如,在巴西,晶澳将为其首个PERC光伏电站提供8.1MW高效单晶PERC组件。
在马来西亚建设的首个大型地面光伏项目中,晶澳太阳能提供了全部50兆瓦高效单晶PERC组件。
据了解,PERC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温度的急剧变化造成组件的衰减与老化,继而可以广泛应用于沙漠和水面等环境中,为电站投资收益提供有效保障。
而晶澳作为我国最早、最大规模应用PERC技术的企业,在市场上早已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
◆◆◆
光伏行业再迎激烈角逐
随着晶澳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着充分话语权的企业回归,我国光伏行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这种良性的竞争,也将促进光伏行业迎来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
根据中国能源研究院相关高层分析,“光伏产业是需要金融支持的一个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必不可分,此前光伏企业在美国上市进行比较好融资,但近两年整个国外资本市场融资乏力,所以中概股光伏企业选择私有化回到国内。”
对于晶澳来说,如果此番能够成功A股上市,仅在市值上都可能达到两三百亿元甚至更多。这与其在美国退市前3.51亿美元(约24亿元人民币)的总市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般来说,行业中具备技术研发优势以及成本控制能力的龙头公司将在长期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晶澳A股上市带来的充足的资本,也将为其未来的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光伏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像晶澳这样在国外退市,试图回归国内股市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海外上市光伏企业现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继晶澳退市后,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只剩下晶科能源、大全新能源、昱辉阳光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像天合光能等企业都在谋求国内上市的机遇。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晶澳、天合光能等企业,与隆基、通威电器、特变电工等A股光伏巨头成功会师之后,中国A股光伏板块就要热闹起来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