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一带一路”:大外交
行业观察 2017-03-29
四、大外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出了一份报告,认为建设“一带一路”可以提出一个时间跨度为35年的“三步走”战略。其中的


四、大外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出了一份报告,认为建设“一带一路”可以提出一个时间跨度为35年的“三步走”战略。其中的第一步就是,在2016年之前属于战略动员阶段,主要分为国内动员和国际(外交)动员。姑且不论这种三步走的划分在时间上是否准确,但可以看出,外交动员在启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上的极端重要性。“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外交动员是一项浩大工程,堪称“大外交”。


2014年以来,从当年410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专门筹划的“丝绸之路的复兴:对话亚洲领导人”分论坛,到当年5月份在上海举行的“亚信会议”上中国政府大规模、大力度、集中式的参与“一带一路”邀请和推介;从当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的“共建一带一路”核心议程,到当年8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提出同蒙方一道促进亚欧跨境铁路运输、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从当年9月习近平主席赴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参加上合组织会议并出席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的奠基仪式,到当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上,将“一带一路”外交动员推向了高潮。以上这些无不展示了中国政府以“大外交”思路在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进行动员和宣贯。


笔者以为,之所以称为“大外交”,实际上是N种多边机制的升级或建立活动在某一阶段同时开展,是一项复杂巨系统。如何确保大外交的顺利开展和取得预期的效果,笔者作为非外交人士,班门弄斧地谈几点意见建议。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首先,“一带一路”的节点国家是首要关注的对象,如果让大多数节点国家能够支持和加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框架,则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成功率将大为增加。到底何谓“节点”国家呢?笔者提出一个从地缘重要性、经济规模性、贸易互补性和文化相融性的四个维度的测评框架。大致评估下来,“一带一路”北线[1]的节点国家主要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等;“一带一路”中线的节点国家主要有、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埃及和希腊等;“一带一路”南线国家主要有越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以上这些节点国家中,中国要有意识地以长期以来,政治、经贸良好的国家为突破口进行深度的政策沟通与战略布局,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科威特和希腊等。其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是国人认为“理所当然”的全天候合作伙伴,这已无可厚非。为何要率先突破马来西亚、科威特和希腊呢,因为这三个国家正在分别担任东盟、海合会和欧盟的轮值主席国,以这三个国家为突破口,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和上述几个地区组织之间的合作方向。总之,以“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国家为点,以各个地区性组织位面,点面结合地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带一路”节点国家示意图)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笔者看来,“一带一路”战略绝非另起炉灶,而是一个基于现有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上的“集大成者”,其目前是通过中国作为“发动机”和“牵引力”,通过深层沟通和互动,将“一带一路”沿线各个重要的、现行的多边或双边的合作组织、框架和机制“串联”或“并联”起来,这即为立足当前。而着眼长远就是这些机制合在一起不是简单的加总,而是发出“裂变”或“剧变”,产生“1+1>2”的效果。事实上,早在“一带一路”倡议最初提出时,中国领导人所依托的场合即是目前中国所参与的两大最重要的周边和区域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和中国—东盟(10+1)。类似的组织还有亚信会议、亚欧首脑会议、APEC会议等等。正如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谈论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原则时强调:“不损害地区现有的合作机制,不再建立新的地区合作组织机制。”[2]那接下来到底如何“着眼长远”呢?着眼长远就是在未来将现有“一带一路”上的合作组织、合作机制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复杂巨系统”。如何整合和构建在第五“大”中笔者会有详细阐述。


(东盟十国示意图)


换位思考、因地制宜。说实话,笔者现在非常担心国内一些机构和学者对“一带一路”的解读,一谈起“一带一路”,不是“产能转移”就是“对外输出”。这是很危险的苗头,弄不好会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绊脚石。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筹划阶段,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设身处地为沿线其他国家想一想,加强对沿线国家的投资环境、发展战略、产业政策、人文心理等各方的了解,看看对方到底需要什么,我们手头或未来有什么,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到底在哪里。我们必须寻求与“一带一陆”沿线其他国家和地区自身发展战略的对接,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正如2014119日,习近平主席在回见印度尼西亚新任总统佐科是指出,印方的建设海洋强国理念和中方建设21世纪海外丝绸之路倡议高度契合,双方可以对接发展战略。目前看,“一带一路”沿线绝大部分国家已经表示理解、支持和参与,这跟中国没有另起炉灶,而是整合各方关切的问题,尽可能达成共识。但这一部分工作目前的“火候”还略显不够。如何打消周边及沿线国家的疑虑,这是个大课题。换位思考的另一层意思是,对于“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我们自己认识清楚,也要让别的国家认识清楚,因为,建设要靠大家建设,靠大家共同参与。所谓“因地制宜”,这里不展开阐述,主要还是要采取“差异化”的推进策略。不搞一刀切、一边倒,要灵活变通。


(习近平与佐科)


稳步推进、持之以恒。“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年两年、八年十年立竿见影、立见成效的。从现在开始,从基础做起,不能太急,要先易后难,先近后远,抓住重点,持之以恒。首先是经济,要以经济为本。经济意味着发展,意味着人民福祉的提高,意味着各相关者的利益得到满足,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须要带来沿线各国经济的普遍发展和繁荣。其次是政治,要以政治为魂。政治不是西方大国对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也不是过去个别社会主义大国搞的“意识形态输出”。“一带一路”的政治就是凝聚共识,寻找“最大公约数”或“最小公倍数”。再次是安全,要以安全为要。除了军事安全,更多是指社会安全和安保防恐。最后是文化,要以文化为根。如何让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基督文明在“一带一路”上进行“可控的”的碰撞,并对在某种程度上“重塑”沿线国家人民的心智模式,这可能需要数十年、半世纪甚至上半年的时间。而作为“大外交”,其核心任务就是为“一带一路”的经济、政治、安全和文化提供全方位指导支持和服务的。


[1]据一些学者的分类,并参照20154月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式发布的“一带一路”权威版图。“一带一路”北线指中国——中亚——俄罗斯——欧洲的区域;中线指中国——中亚——西亚——地中海的一带区域;南线指中国——南海——东南亚——南亚——印度洋——欧洲的一带区域

[2]高虎城部长的讲话(访谈)引用自《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经济学》。



国内领先的油气产业新媒体,扎根于油气行业,快速跟踪产业热点,深度解读企业动态,给石油行业公司和资深从业者以启迪。
508篇原创文章 | 2018年全年阅读量1.2亿
微信扫一扫
关注石油Link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