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一带一路”:大战略
行业观察 2017-03-29
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隆重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



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9月和10月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隆重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建设。


近几年,笔者一直在关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进展及国内外智库、媒体、学者的各种报道和评价。再加上笔者自己的工作与“一带一路”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在不断熟悉和学习的过程中对“一带一路”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总的来说,笔者将这些思考归纳为“十大”,即大战略、大传承、大环境、大外交、大平台、大对接、大走廊、大动脉、大市场大挑战,算是“大”话一下“一带一路”吧。下面一一阐述之。


一、大战略


“一带一路”构想实际上是中国的“大陆战略”和“海洋战略”。去年有一阵子,网上热传了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裁金立群先生的“关于‘走出去’的十个精辟观点”,其中第一条就是“走出去企业要在商言商,千万不要谈战略”,金先生认为:“……走出去你别说战略,战略就把人家吓着了。我们对外策略怎么讲,都要注意,你先讲一大堆战略,你想控制我们的国家,我就赚点小钱,你们大家别紧张,应该这样说。我认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就要强调商业考虑,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谈什么战略啊,把人家吓得半死……”笔者以为,如果从商业的角度,企业只是市场的主体,企业一般不会主动将战略(尤其是国家战略)放在嘴边的。但目前全世界一致的看法是,中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国的大型央企)简直就是中国国家政府的代名词。要说央企“走出去”纯粹是商业行为,不带有丝毫国家意志的色彩,这话除了中国人自己相信,其他人都不信。明智的做法不是刻意的回避或三缄其口,而是注重沟通和交流,使得我们的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惠及多方,实现多赢,这才是关键的。或者,这就是国有企业国际化和中国崛起过程中的“成长的烦恼”,应该坦然待之,顺其自然。


在笔者看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思路框架不仅仅是类似“西部大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普通的、阶段性的国家战略,而是事关中国国运兴衰和周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可能持续20年,甚至50年。其中,“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了中亚、西亚(中东)和欧洲,这是一片全球最广袤的大陆,实际上就是西方人眼中的“欧亚大陆”,“一路”覆盖了东南亚、南亚,直至非洲,连接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实际上是全球最大的一片岛国和海域。因此,将“一带一路”战略说成中国的大陆和海洋战略,一点都不为过。


新一届的中国政府和领导人为什么要下“一带一路”这盘棋?先从欧亚大陆(中国可以称之亚欧大陆)说起。全球地缘政治的变化,决定了亚欧大陆对中国具有越来越大的战略重要性。美国的战略家、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1997年出版的《大棋局》里说,欧亚大陆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大陆的地缘政治中轴。这意味着,主宰欧亚大陆的国家将能控制世界最先进和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中的两个,也就是欧洲和东亚。欧亚大陆拥有世界人口的75%,这里的企业和地下矿藏资源占全球物质财富的大部份额,欧亚大陆的GDP占全球的60%以上,世界已知油气储量和产量的约四分之三在欧亚大陆。这些都是事实,现在欧亚大陆的重要性已经超出了布氏的描述。布氏又进一步说:“对美国来说,欧亚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欧亚大陆的欧亚民族主导,为了争夺地区主导权而相互争斗,而且力争成为全球性大国,现在美国这个非欧亚大陆国在这里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缘,美国能否持久有效地保持这个地位,直接影响美国对全球事务的支配。”布氏已经说得够直白了,实际上,美国的战略是非常透明、一目了然的,关键在它很强大,想破解它“明摆着”的棋局,还真的不容易。


(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


如果说布热津斯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美国的战略思考的话,美国这个非欧非亚国家尚且如此重视这个大陆板块的地缘政治利益,称之为“大棋局”,力求获得主导地位,那么中国就更应该思考在欧亚大陆如何布局、造势,思考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地缘政治战略。这绝不是主张与美国在欧亚大陆对抗,而是说美国都对这里这么重视,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起来。在我看来,今后较长一个时期,亚欧大陆是中国同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强权长期竞争与合作与合作的一个大舞台,舞台的东侧有中国、日本和俄罗斯,这三个国家本身就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当前,中国的综合国力稍强一筹;舞台的西侧(隔着大西洋)是美国,就美国一家独大,腾挪的空间比中国大很多。可以大胆地预测,未来50年至100年,中美两国将是亚欧大陆这块全球地缘政治核心舞台上的主角。苏联解体后,美国再次舞台上的“独角戏”已经唱了20多年了。中国全球第二经济体的体量和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已经决定了有股“无形的力量”在将中国往舞台的中央推。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不管我们想如何“韬光养晦”,但是,“音乐已经响起”,我们没有退路,只能“face the music[1]。与其畏手畏脚,不如昂首阔步。因此,新一届中国正如为什么要重构“丝绸之路经济带”,目的也在于此,中国必须“西进”去谋划欧亚大陆[2]


再来说说“一路”战略。目前,西方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中国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为了应对美国的“重返亚太”或“亚太再平衡”战略;另一是认为中国长期以来有一个构建环太平洋“珍珠链”战略,“一路”是对这一战略的细化和强化。目前中国均是对这两种说法加以否认。“重返亚太”这几年吵得比较热闹,各位读者想必比较清楚。那何谓“珍珠链”战略呢?公开的资料显示[3]2013218日的《环球时报》翻译转载了美国战略预测公司首席地缘政治分析家罗伯特·卡普兰的文章《北京真的有珍珠链计划吗?》,文中提到,多年以来,美国一直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有一个针对印度洋的大战略——即所谓“珍珠链计划”。该文作者认为,“中国人自己可能并无针对印度洋的大计划或大战略,(但)他们一直在摸索前进,按自己的方式突破限制。” 美国人所谓的中国的“珍珠链计划”,虽然他们搞不清这个计划是否真实存在,但是,多年以来,美国政府和美国军方将这一看法,始终作为对华战略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实际上,所谓中国的“珍珠链计划”,最早是美国的空军中校Christopher J. Pehrson,在20067月完成的论文《珍珠链:中国的日益强大的挑战在亚洲沿岸》中提出来的。尽管作者声称:“在本报告所表达的意见是作者本人的意见,并不一定反映了官方政策或立场,无论是在空军,陆军,国防部,或者美国政府。”但是,由于该报告被允许公开刊发,流传极为广泛,无数次被西方学者和战略研究家援以为据,似乎已经深深地影响、甚至左右了美国的对华战略与太平洋战略。


(“珍珠链”示意图)

该大校的这篇论文很长,笔者没有完全看完。大致的说法就是,中国从南海海南岛那里开始修建港口、机场,然后到南沙群岛,然后再到印度洋、泰国、克拉地峡、缅甸、孟加拉的吉大港,再绕到斯里兰卡、印度到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这就像一颗颗珍珠,中国通过经济、军事和文化上的推动,使其成为了一串“珍珠链”。自美国提出中国的“珍珠链”战略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坚决斥责了这一说法,认为是无稽之谈。


在笔者看来,“一路”战略本质上讲就是建立环太平洋的“珍珠链”,只是我们这串珍珠链是“和平之链”“多赢之链”。既然美国人这么坚持说我们有“珍珠链”战略,我们不如顺水推舟。再说,中国为什么不可以构建“珍珠链”呢?要知道,中国同印度洋这些国家均不存在重大的历史结怨,如果说和印度有一点的话,算不上严重对立冲突的结构性矛盾。未来,中国在孟加拉、波斯湾、红海、非洲沿岸同当地国家互惠合作建设并使用一些西方人所说的“珍珠链”式的建筑,无论是石油天然气的装卸码头也好,还是中国舰船的补给基地也好,本是无可非议的,一是这些建筑是开放性的,其他国家可以使用;另外,这些建筑毕竟不是永久性军事基地。


综上,笔者认为,中国完全可以大张旗鼓而又有策略地提出中国“一带一路”完整的战略思路、构想和行动方案。唯一的前提就是,这些战略、思路和方案是开放的、包容的,在利己的同时又是利他的。


(未完待续,下一篇:大传承)


[1]就是不要逃避,主动承担后果之意。

[2]部分说法参考了我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王缉思先生发表的文章。

[3]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3292892.html

国内领先的油气产业新媒体,扎根于油气行业,快速跟踪产业热点,深度解读企业动态,给石油行业公司和资深从业者以启迪。
508篇原创文章 | 2018年全年阅读量1.2亿
微信扫一扫
关注石油Link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