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是在拯救石油还是毁灭地球?气候协定对石油影响究竟多大?
行业观察 2017-06-05
如果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可能需要让人类20年后对石油的需求减少20%,其冲击远远超过今天的油价暴跌。

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遭到全世界的炮轰。而你是否真正了解,《巴黎协定》和石油前途的关系?

从一些机构的研究结果看,如果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可能需要让人类20年后对石油的需求减少20%,其冲击远远超过今天的油价暴跌。

在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协定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在2016年,有近200个国家签署了该协议,并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

关于CO2等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理论由来已久,大众并不陌生。而你是否知道,这份节能减排协议对石油、煤炭等能源行业具体有多大冲击?

《巴黎协定》明确提出目标:将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工业革命前的2℃以内,争取控制在1.5℃;并且要尽快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发放达到峰值,到本世纪下半叶让全球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那么将全球平均温度升高控制在2℃以内。要达到这一减排目标,需要减少多少石油、煤炭的使用量,对石油业究竟有多大影响,会使石油业衰落吗?

无需再进行石油勘探?

在2011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有75%为CO2,剩余25%为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气体。

假设到2100年,温室气体这一构成比例不变,那么要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以内,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估计,从2011到2100年之间,人类只能再排放1万亿吨CO2。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探明的石油、煤炭、天然气储量所能产生的CO2排放量,已经远远超过了1万亿吨。

据IPCC的统计,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当中,有60%的CO2都来源于化石燃料消费。所以要实现《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减少化石能源的碳排放无疑是最主要目标。

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能源主要有三种:石油、煤炭、天然气。煤炭的碳密度是三种化石能源当中最高的,其碳密度比石油高30%,比天然气高出70%。所以要实现减排,优先要减少使用的是煤炭、其次是石油。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能源,具体消费量的减少取决于各国的具体政策。

根据IEA曾给出450预测模型,要实现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低于2℃的目标,在2030年之前,石油和煤炭的消费量都需要减少。人类对石油的需求峰值,在2020年就会到来。

按照IEA的450减排模型,到2040年,人类石油的日均需求量需减少到7400万桶/日。2016年世界石油消费量约为9660万桶/日,这就意味着在未来23年时间,石油需求量减少超过1/5。

在过去5年时间,石油的需求量仅仅是出现了增速减缓,就造成了供大于求、油价暴跌的情况。那石油需求量出现不增反减的情况,其后果将难以想象。

所以《巴黎协定》的目标若要如期实现,对石油产业很可能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

至少首先意味着,石油勘探行业将会成为夕阳。因为现有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已经完全够用,而且还有富余,人类根本无需再进行新的石油勘探。

脱离化石能源难

特朗普此番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其实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在竞选之时,特朗普就表明了要大力发展化石能源产业的态度。那此番特朗普的退出,是否就会对《巴黎协定》形成致命性打击呢?

实际上即便特朗普没有宣布退出《巴黎协议》,这一协定要彻底执行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

要实现减少CO2排放的目标, IEA提出了5种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核能、CO2捕集、使用低碳密度的能源(用天然气替代煤炭)。

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若要实现CO2减排目标,又不减少石油、煤炭的消费量,那对碳捕集技术有着极高要求,其难度非同小可。

但诸如IEA、BP、EIA、埃克森美孚这样的机构和企业都预测,石油的消费量在未来20年仍然是呈现增长趋势的,而且石油、煤炭、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依旧是未来20年能源的主力。

这些机构的主要观点认为,从历史上看,一种能源取代另外一种能源的过程相当缓慢。技术、成本、基础设施这些因素,会制约其他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取代。这也使得《巴黎协定》的执行前景并不完全明朗。

国内领先的油气产业新媒体,扎根于油气行业,快速跟踪产业热点,深度解读企业动态,给石油行业公司和资深从业者以启迪。
508篇原创文章 | 2018年全年阅读量1.2亿
微信扫一扫
关注石油Link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