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八国计划禁售汽油、柴油车,人类这是要淘汰石油的节奏?
行业观察 2017-08-05
近日,又一个世界级石油消费大国宣布:2040年起禁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此举再度引发世界性关注。这一回,究竟是人类向石油业的终极宣战,还是新能源支持者的又一次蚍蜉撼大树?

2017年7月26日,英国政府宣布,从2040年开始,英国将禁止销售燃油车,包括油电混合动力车。至此,欧洲已经有包括法国、德国、荷兰、挪威等在内的8个国家,公布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点,有的国家甚至计划在2025年就开始禁售。

在这8国当中,英、法、德是欧洲石油消费量最高的三国,挪威更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壳牌、BP、道达尔、挪威石油,这些顶级石油公司的大本营也在这8国当中。不仅如此,英国、德国是工业革命的起源地之一,曾是化石能源产业的大本营。所以石油和新能源之战,再度引发了世界的关注。

图片来自功夫AUTO

在未来10~20年内,很多石油工人还未到退休年龄,但却有这么多国家打算禁售汽油车、柴油车。不仅如此,近日全球第一大国际石油公司壳牌石油的CEO范伯登还对公众表示,打算在今年购买一辆电动车。

石油消费大国打算禁售燃油车,石油公司领导想买电动车。新能源这一波来势,的确不小。

◆◆◆

欧洲大国“背叛”石油

在2016年,英、法、德三国的石油消费量均在世界前20之列,德国排名更是高达世界第8。如果说欧洲8国实现全面禁售燃油车,对石油工业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但石油在英、法、德三国一次能源消费当中的占比,高于全球33%的平均水平。所以想要在20年内全面禁售燃油车,面临的挑战无疑也是巨大的。

2016年,欧盟28国新车销量约为1464万辆,而这一年欧洲包括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车与燃料电池汽车在内的新能源车型总销量仅为20万辆左右,纯电动车仅9万辆左右,占比还不到1%。

欧洲大国雄心勃勃的禁售燃油车计划究竟底气何来,在未来20年真能实现吗?从欧洲国家近20年的能源结构调整看,去化石能源的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各政府说要进行一场清洁能源革命,并非诳语。

以英国为例,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当中,其能源结构调整非常迅速。从1998年到2016年,非化石能源在英国总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1%增加到了9%,发展迅猛。

煤炭这一能源在英国,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据统计,2016年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仅有1100万吨油当量左右,在英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惨跌至5%。据悉,这一消费量仅相当于英国100多年前工业革命之前的水平。

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第一次工业革命让煤炭走上历史舞台,成为很长时间以来人类最重要的能源。煤炭在工业革命的诞生之地衰落,是否在彰显化石能源的最终宿命?

石油也会重蹈煤炭的覆辙吗?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是,在过去20年,英国的石油消费量以每年平均1.5%的速度递减。就消费端而言,石油的衰落实际上早已开始。因此英国政府宣布禁售燃油车时间,也进一步引发了石油业乃至汽车行业人士的担忧。

◆◆◆

燃油汽车退出历史舞台?

而欧洲各国政府对燃油车这一态度,首先受到惊吓的是各大汽车生产商们。

7月5日,瑞典著名汽车生产巨头沃尔沃宣布,到2019年将全面进军电动车领域。据悉,届时沃尔沃所有新上市的车型都将配备电动版。沃尔沃计划在2019~2021年,推出五款纯电动车。

沃尔沃总裁汉肯萨缪尔森(Hakan Samuelsso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沃尔沃的这项决议标志着纯内燃引擎汽车的时代结束了。截至2025年,沃尔沃计划共售出100万辆电动化车型。我们对此志在必得。”

而汽车行业的另一位巨头宝马集团,也有了进军电动车领域的计划。在7月份,宝马集团在其官网发布消息,首款纯电动MINI三门版将于2019年投产。

新车的动力系统将在位于德国的丁格芬工厂和兰茨胡特工厂生产,而总装将于英国牛津工厂完成,或搭载与宝马第三代i3纯电动版相同的动力总成,续航里程可达到320km。

汽车巨头们如此激烈的反应,是否真的意味着燃油车时代一去不复返,石油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英国的石油消费量下降的,还有英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下降。据统计,在过去近20年时间中,英国的能源消费总量降幅高达17%。人口增长放缓,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衰落,让英国能源消费量不增反降。

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之所以敢高喊禁售燃油车,其实和其独特的能源现状有关系。英国能源消费的增长期已经结束,进入了调整期。在能源调整期,英国有更多的精力寻找优质清洁的能源替代污染更大的化石能源。

但英国的能源现状,并不能代表整个全球的能源现状。对于世界其他处于经济发展期的国家和地区来讲,石油和煤炭想要退出历史舞台,恐怕还有很漫长的道路。

◆◆◆

无法被替代的石油

对于石油是否会被新能源所替代,其实当前很难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因为从能源消费特点看,全球不同国家地区存在较大的两极分化。

OECD国家人口数量少、石油消费量大

以英、美、日、韩为代表的35个OECD国家,人口总量占世界的16%,而石油消费量却占全球的48%。经济相对落后的非OECD国家,人口总量占世界的84%,而石油消费量却仅占全球的52%。

注:OECD,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由35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大部分为欧美发达国家。

实际上在2005年,OECD国家就已经迎来石油消费峰值,在过去十年中,石油消费量以年均0.9%的速度递减。整个欧洲和北美洲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及能源总消费量都处于下降趋势。没有了对能源消费增长的需求,这是欧美国家敢于发展新能源、敢于向石油煤炭示威的底气所在。

不过在这一大趋势下,也存在一个特例。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从竞选到上台,始终在力推化石能源的发展,甚至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议,同欧美大部分国家淘汰化石能源思潮正好相反。

尽管特朗普力推化石能源,但美国在过去十年石油消费量以年均0.6%的速度下降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煤炭消费量更是以年均3.8%的速度递减。

所以在OECD国家,说石油、煤炭这类化石能源风采不再,受到新能源的威胁,是已成的事实。

但在非OECD国家,说新能源要革化石能源的命,就为时过早了。据国际能源署(IEA)2017年公布的数据,全球还有近12亿人未用上电能,数十亿人对现代能源的需求还未得到满足。非OECD国家人均石油消费量,仅为OECD国家水平的1/5。

可以看出在全球还有不少国家地区,能源供给还处于匮乏状态,不管是化石能源还是非化石能源都缺。在化石能源需求都尚未被满足的情况下,期望非OECD国家能获取对技术含量要求更高的新能源,这种可能性极小。

大部分OECD国家还处于能源需求增长期,而不是像OECD国家那样已达到稳定期,所以离新能源替代石油这一天可能还十分遥远。但对石油需求量的具体情况,将取决于非OECD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工业化程度。

总之,关于新能源和石油之战,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有非常大的差异。在以OECD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可以说新能源对石油已正式宣战;但在广大的非OECD国家,石油统治世界的时间,还会很漫长。

国内领先的油气产业新媒体,扎根于油气行业,快速跟踪产业热点,深度解读企业动态,给石油行业公司和资深从业者以启迪。
508篇原创文章 | 2018年全年阅读量1.2亿
微信扫一扫
关注石油Link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