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石化发布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1658.37亿元,同比增32.6%,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70.92亿元,同比增长40.7%,超过中石油的126.76亿元和中海油的162.5亿元。
与此同时,中石化的勘探与开发业务在上半年却是亏损的,今年前6个月,中石化在上游亏损高达183亿元,而其最大竞争对手中石油却在上游实现了69亿元的利润,那中石化又是如何完成逆袭,成为“三桶油”中最赚钱的企业的呢。
中石化的“一体化优势”
今年上半年,受益于油价部分回升,中石化在勘探与开发板块同比减亏36亿元,但经营亏损还是高达183亿元。
中国石化之所以能在当前油价的低迷期实现连续盈利,利润领跑“三桶油”,一体化经营模式是其最大的优势,在如今油价持续低位运行的情况下,中石化上游勘探板块深陷亏损,但中下游的炼油和化工业务却保持强势增长。
根据业绩报告,2017年上半年中石化炼油事业部实现息税前利润(EBIT)人民币298亿元,同比大幅长26.7%,化工事业部实现EBIT人民币165 亿元,同比增长34.9%。
2017年上半年,受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的影响,市场对各类成品油、化工产品的需求出现大幅增长,这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中石油炼油化工板块业务的爆发。
据统计,上半年境内成品油消费量同比增长5.5%,其中汽油、煤油需求依然旺盛,柴油扭转了下滑走势,同比实现了增长,主要化工产品需求也大增,乙烯当量消费量同比增长10.5%。
正是由于中石化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使其在上游业务不景气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受益于中下游的市场,各版块之间的互补性很强,大大提高了中石化的抗风险能力。
从公司的业务体量来看,以上半年收入为例,中石化的炼油和化工板块收入为6965亿元,是中石油炼化板块的收入的两倍。
而且炼油化工一体化更加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高油价时用石脑油做乙烯原料没有竞争力,就可以用别的组分生产乙烯,而在低油价下,又可以转而利用石脑油作为原料。”中石化茂湛炼化某负责人表示。通过优化配置,两个企业之间可以实现差异化互补,无论油价高低,都能取得更好效益。
由此看来,庞大的炼油和化工业务布局才是中石化在低油价时期能够实现利润领跑的保证。
中石化也早已意识到这一点,最近两年,中石化更是加快了在炼油和化工领域的布局速度,以建立更适合当下油气大环境的战略业务体系。
加速炼化业务布局
炼化板块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一直是中石化投资和布局的重点,在2000至2016年间,中石化累计向炼油板块投入近3000亿元。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中石化进一步加快了在炼化领域的投资速度。
2016年初,中石化首个海外炼化项目—延布炼厂项目正式投产启动。目前,该厂的日原油加工能力已达40万桶,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炼油厂之一。2017年,中石化又在哈萨克斯坦承建了阿特劳炼油厂石油深加工项目,项目全面建成后,阿特劳炼油厂将成为哈国石化产品种类最丰富、质量等级最高的炼油厂。
这两个炼油厂项目的选址都是在中东和中亚的石油原产国,更容易形成地理上的一体化优势。
而在国内,中石化也有大的动作。
2017年3月中石化宣布,要在未来5年内,打造茂湛、镇海、上海和南京4个世界级炼化基地。建成后四大基地年炼油产能将达1.3亿吨,占中石化产能的45%、全国总产能的17%。乙烯产能达900万吨,占中石化产能的65%、全国总产能的31%。
四大基地建成后,将使我国的炼化产业进一步走向集群化、规模化。
2016年,中石化共加工原油2.36亿吨,据美国《石油情报周刊》统计数据显示,中石化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炼油生产商。而在化工方面,中石化还是中国最大、世界第四大的乙烯生产商,中国有超过一半的乙烯产量都来自中石化。2016年,中石化共生产乙烯1106万吨,占全国乙烯产量(1781万吨)的62%。
在四处布局炼化业务的同时,中石化的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积累和优势。
中石化表示,公司目前已掌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和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炼油、乙烯、芳烃成套技术,拥有依靠自主技术建设千万吨级炼油厂、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和百万吨级芳烃装置的能力。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炼化板块带动了公司整体利润的上升,中石化进一步加大了在职工费用方面的投入。
石油行业回暖趋势渐显
根据中石化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石化职工费用支出为人民币313亿元,同比增长7.8%,这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职工待遇改善的希望。
最近两年,油价长期保持中低位运行,各大油气公司利润空间遭进一步压缩,甚至陷入亏损境地,职工的收入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以前我们一个班12个老钻,一年收入也有11万,现在就5-6个,一年只有7-8万”一位石油职工说。
虽然职工费用支出并不等同于收入,但它却是跟员工收入相关的,中石化上调职工费用支出会不会是员工待遇回暖的一个信号呢?今年,“三通油”均实现盈利,希望石油人的工资待遇也能随之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