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石化超深探井顺北9井顺利开钻,设计完钻井深8593米,创下亚洲最深井纪录,离顺北2H井创下8433米的亚洲最深井纪录还不到一个月。这已经是中石化在顺北油气田短时间内连续多次打破亚洲井深纪录了。
顺北油气田隶属于西北油田,平均油藏深度达7400米,且地质构造及其复杂,中石化之所以能在顺北油田取得重大发现,并连续打出高产井,除去解决了该区域的超深井钻完井世界级难题外,地质研究的重大突破才是更为基础的因素。
地质研究大突破,发现油藏分布规律
2016年8月,中国石化宣布在在西北油田的顺北油气田区块勘探取得重大商业发现,资源量达17亿吨(石油12亿吨、天然气5000亿立方米)。
面对如此庞大的储量,如何找准它们在地下的分布规律,为确定井位和钻井提供指导,才是摆在西北油田面前的首要问题。
针对油藏平均深度超过7300米的难点,西北油田对顺北地区的烃源岩发育、热演化史、油气来源、成藏机制、储层成因类型及富集规律等基础地质条件开展了攻关研究,发现断裂带发育程度是控制油气富集的关键要素,由此建立了“寒武供烃、垂向输导、晚期成藏、断裂控富”的成藏模式。
据此成藏模式,顺北油气田已勘探出18条富含油气的断裂带,并针对断裂带形成了“定模式、定响应、定期次、定主次、定类型、定规模”的断裂描述“六定法”。
2016年,西北油田沿着顺北1井所在的北东向断裂带部署了7口滚动评价井,日产均超过百吨,一举揭开了顺北油气田地下油藏的神秘面纱。目前该断裂带已建成20万吨的产能。
2017年7月,另外一条北西向断裂带也取得突破,该断裂带上的顺北5井测试获高产油气流。
今年,顺北油气田的这两条断裂带将建起50万吨的产能。
“根据顺北的断裂带富集成藏理论,现在相当于在超深层理顺了西瓜秧,顺藤摸瓜可以系统地布置井位”,西北油田某地质负责人这样描述“六定法”技术。
顺北9井的设计论证就是该技术应用的再次体现,该井钻探一旦获得突破,顺北9井区将有望贡献超过千万吨的预测储量,将拓宽顺北地区勘探的新层系新领域,进一步扩大顺北地区油气成果。
在油田管理方面,顺北油气田也是独树一帜,仅以12人的用工数量管理着年产35万吨的油气田。卓越的原油品质和高效的产出弥补了工程技术成本过高的缺憾,使得顺北油气田被业界称之为低油价“暗夜”中的“启明星”。今年上半年,西北油田在中石化上游板块也率先扭亏为盈,实现利润5.05亿元。
这说明在低油价形势下,发现并投资优质区块才是上游实现业绩反转的方法所在。今年,中石化更是加大了在此方面的投入。
加大投入,发现优质储量
今年上半年,虽然油价形势趋于好转,但由于旗下各大油田大都没有摆脱亏损状态,中国石化在上游处境并不乐观。
但在此情况下,中石化还是进一步加大了在上游板块的投入力度,以期能够获得优质产出,摆脱亏损状态。
据知情人士透露,2017年中石化上游投资比2016年增长45.3%,达到696亿,这也是自2014年国际油价下跌以来,中石化首度提高上游投资额度。
巨大的投入也给中石化上游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特别是在勘探领域,陆续得到重大发现。
中石化在顺北油气田不断部署高成本超深井,并连续获得高产油流,可以看做是中石化投资力度和策略的一个体现。
除去在顺北油气田的新发现外,今年7月,中石化旗下的涪陵页岩气田发现新的探明储量,新增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2202.16亿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达到6008.14亿方。
以此地质储量为基础,中石化又进一步加大了在产能建设方面的投入,根据今年计划,涪陵页岩气田年底将建成年产能100亿方。截至2017年6月,这座巨型页岩气田累计产气达118亿方,相当于6400万户居民一年用气需求。
另外,今年上半年中石化以发现优质规模储量为主攻方向,在其它区块也大有收获,准噶尔盆地、胜利油田和苏北盆地等地区取得石油勘探新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也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发现。
从2014年油价断崖式下跌以来,处于上游的勘探与开发业务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甚至给部分公司带来了巨大负担,但从长远来看,油气上游依然是一家大型油气公司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
上中下游协同发展
无论是中游炼化板块,还是下游销售板块,中石化在这两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做到领跑“三桶油”,但做为油气公司核心领域的上游板块,却一直是中石化的弱项。
截止目前,三桶油均已公布上半年业绩,在中石油、中海油在上游均实现盈利的情况下,中石化却在上游亏损达183亿元。
无论是从上游运营能力来看,还是从中下游业务对上游的依赖来看,中石化对改善做大上游的依赖比另外两桶油都要强烈。这也是为什么在低油价时期上游未摆脱亏损的情况下,中石化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原因。
而强大的中下游实力也给了中石化这样的底气,以中下游盈利能力为基础,中石化正在向上游发起进一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