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这座油田桶油成本或将大幅降低,扭亏为盈有望
行业观察 2017-09-22
在持续降本增效的趋势下,胜利油田明确提出,力争用2至3年时间,将盈亏平衡点降至50美元/桶。

在2017年的党委扩大会上,胜利油田明确提出,力争用2至3年时间,以效益稳产2300万吨为目标,将对应的盈亏平衡点降至50美元/桶。 

然而这也意味着,胜利油田要在一边降低成本的基础上一边实现产量的增加

储量不能转化为产能,我们找了有什么用?

老油田建产、勘探开发思路的转变、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油田保持稳产提供了可能。

2016年2月,胜利油田因为关停四个小油田突然火了,面对当时30美元/桶的油价,其中之一的小营油田每产一吨石油就要亏损2000多元。但今年年初,小营油田复产,仅仅7个月的光景,就实现了盈利320万元的逆袭。

由此可见,胜利油田旗下的一批老油田蕴含着不容忽视的自我恢复能力。

但要实现稳产2300万吨的目标,仅仅依靠老油田的少量的增产是远远不够的。按照胜利油田一般的开发规律,要实现稳产,每年就要弥补350万吨的产量递减,新老区要实现新建产能100万吨的目标,这对一个开发近50年的老油田而言压力可想而知。

如何才能实现资源接替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勘探开发上的突破成为实现能源接替的最为重要的部分。

今年以来胜利油田扭转了原来勘探开发的发展思路。“储量不能转化为产能,我们找了有什么用?”以该思路为指导,胜利油田今年上半年的探井成功率提高到40.54%,同比提高0.54个百分点,探井成本比年度计划节约842元/米。

同时,在增加储量方面,在东部油区共有3个商业发现、5个好苗头,西部油区勘探也有一些新进展。

另外,在技术方面胜利油田也加大了投入力度。其中,采油微生物项目获国家科学自然基金资助; 应用化学驱油技术累计为油田增油2839万吨,提高采收率8.2%,成为油田增油上产的利器。

除此之外还有大孔径大破片射孔技术在胜利油田海上埕北4EA-15井首次成功应用,为改善海上西北稠油区块射孔工艺又增添一项技术保障。

走出去是机遇也是挑战

根据胜利油田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油田外闯市场已初具规模。截至8月底,油田共有5418人走向了外部市场。以石油工程技术公司的例子最为典型。

作为依附于油气上游产业的技术服务商,石油工程技术公司也难以在这个动荡的油市中独善其身。

今年以来,石油工程技术公司的领导都很忙,他们带着研究所负责人天南海北的跑,同很多油田甲方进行座谈交流。

如此奔波,为的就是能拓展更多的市场

其实,早在2008年以前,凭借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增油效果,公司的市场除了胜利油田主阵地外、还在东三省区域东北局、新疆区域新春采油厂、吐哈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环渤海湾中海油、中油海等都有市场。走出去,为的也是尽可能多的把丢掉的市场再次找回来。

只不过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前是因为技术优势各油田主动找上来,现在则是由院领导亲自带领团队出去找市场。油价成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动因。

受低油价影响,2016年,公司钻、测、录、井下作业队伍停待率,分别达到了50%、59%、49%、30%,与情况较好的2012年相比,工程技术公司在本土的工作量减少了四分之三,然而进攻外部市场效果也并不理想,严密的区域保护成为一道不容忽视的障碍。

如何才能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石油工程技术公司另辟蹊径将目光放到了非常规油气上面。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基因,在油藏设计和地质工艺方面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工程公司在涪陵页岩气田站住了脚跟。

如今,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的市场版图在不断扩容:国内,遍布大江南北,覆盖新疆、贵州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国外,沿着“一带一路”的轨迹正在加速布局,落子沙特、科威特等1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外部市场占据46%的市场份额,撑起了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的半壁江山。

由此可见,虽然走出去会困难重重,但挑战和巨大的机遇一直并存。

将触角伸向地热能开发

胜利油田开启了油田开发地热能的先河。

早在2016年5月,黄河钻井捕捉到中国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在山东鄄城、陕西咸阳、河北雄县布局地热井项目的信息后,主动出击,一举中标4个标段,揽金4000多万元

因为在项目中的出色表现,2017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也把胜利油田地热余热开发利用纳入了其中。

从规划内容来看,胜利油田又迎来了一波新的机遇。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0兆瓦。

据悉,山东省将重点开发东营市、菏泽市地热资源,东营市将充分利用水热型地热资源和胜利油田污水余热,“十三五”期间新增集中供暖面积1200万平方米

2017年,胜利油田地热余热新能源开发在总结前期投运25个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将着力打造地热余热新能源品牌,实现油田新能源产业化发展。

可以说,在油气行业持续动荡的形势下,胜利油田又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今年5月份的开发技术座谈会上,胜利油田领导坦言:“在今后三到五年,是油田的艰苦岁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最多,转变方式的任务最重。”

胜利油田能否走向“胜利”,就是看胜利人能否走过最为艰苦的这几年。从今年的发展趋势看,胜利油田人积极开拓外部市场,转变能源勘探的思路,发展技术。

国内领先的油气产业新媒体,扎根于油气行业,快速跟踪产业热点,深度解读企业动态,给石油行业公司和资深从业者以启迪。
508篇原创文章 | 2018年全年阅读量1.2亿
微信扫一扫
关注石油Link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