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页岩气革命迎重大突破!四川、贵州等11省6亿人将受益
行业观察 2017-09-29
近日,国土部也对页岩气发展放出大招,在11省份大力推进页岩气的开发应用。

日前,EIA(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预测,中国页岩气产量将迎来爆发。到2040年,中国页岩气产量将占到中国总天然气产量的一半左右届时,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页岩气产国。

而近日,中国也采取了重大措施促进页岩气发展。

9月26日,国土资源部正式提出在长江经济带建设页岩气开发基地

近年来,长江流域页岩气快速发展,上、中、下游的页岩气勘探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

上、中、下游多点开花

长江经济带是同“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并列的中国三大经济战略规划之一,主要包括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安徽等11个省市在内的整个长江流域。

此次提出在长江经济带建设页岩气开发基地,意味着作为清洁能源的页岩气,将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能源供应的主力军。

据统计,长江经济带地区目前的页岩气可采资源潜力为14.58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58%。近期,在长江经济带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长江经济带上游,去年7月,贵州遵义首次发现高产海相致密天然气藏。其中安页1井取得页岩气重大突破,每日稳产超10万方。初步测定该地区页岩气资源量可达千亿方。

这一突破不仅带动了贵州周边地区的发展,还为长江经济带约6万平方千米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宝贵借鉴。

目前,在上游地区,页岩气开发已步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在长江中游,今年7月,湖北宜昌鄂宜页1井经过测试,单井每日获得12.38万立方米的高产页岩气流,有望成为新的工业气田。

同时,在距今约6亿年前的震旦系陡山沱组地层,获得迄今全球最古老页岩气藏。

鄂宜页1井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长江中游部署实施的第一口页岩气压裂试气井。此次共圈定1200平方公里有利区,预测资源量超5000亿立方米。这将支撑长江中游地区形成新的页岩气资源地。

相对于上游、中游的重大突破,下游的页岩气还处于起步阶段。

去年底,长江下游安徽宁国地区“港地1井”首次发现了页岩油和页岩气的同生共处,开辟了我国海陆交互相页岩油气的勘查新区。初步计算储量约为5亿吨,页岩气资源储量约为40亿立方米。

就目前而言,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将有望率先建成两个大型页岩气勘探开发基地,并逐步加大下游勘探力度,形成上、中、下三处同时支撑的局面,保障后续的能源供应。 届时,长江经济带11省市约6亿人将从中受益。

功不可没的“始发站”

作为我国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的“始发站”——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它见证着我国页岩气从零到有、从有到富的开发奇迹。在保障长江经济带气源供应上,涪陵页岩气田可谓功不可没。

2014年,在中石化江汉油田公司等多方努力下,涪陵页岩气田顺利迈入商业开发阶段,这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

然而,涪陵页岩气田带来的惊喜远不止这些。

截至2017年上半年,重庆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超6000亿立方米,成为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

丰富的资源量给了涪陵气田足够的底气。在开发迈入高速发展的当下,涪陵页岩气田提出到2017年底建成100亿方年产能的大气田,相当于一个千亿吨级大油田。

目前正在开采页岩气的井共有245个,其中焦页1HF井稳产1302天,焦页6-2HF井累计产气2.37亿方,分别创造了国内页岩气开发单井生产时间最长、累计产量最高的纪录。另外,正在打钻的井大约100个。要在今年如期实现百亿方级的目标,还需要增加约114个井口。

涪陵页岩气田的高速发展,为长江经济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通过“川气东送”管道,涪陵页岩气延伸到沿线8个省市上千家企业中,2亿多居民从中受益,成为“气化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资源基础。

截至今年6月,涪陵页岩气田日产气超1600万立方米,可满足3200多万户家庭的日用气需求。

巨大储量的探明,给页岩气的开发注入了“强心剂”,同时,随着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和装备的国产化,涪陵页岩气田将迎来大规模爆发期,未来或将成为国内石油企业最有竞争力的单位。

从零开始,练就“独门绝技”

近年来,中国页岩气勘探接连获得突破,成为与美国、加拿大鼎足而立的页岩气生产大国。

众所周知,页岩气开发是一项高技术门槛的战略工程,空有资源量并不能立足。

谁占据核心技术,谁才能掌握该领域的话语权。为此,中国大力攻关页岩气核心技术。

相较于美国、加拿大几十年的技术攻关,中国从零起步,短短几年时间便练就了一套“独门绝技”。

在页岩气开发之初,中国有意借鉴美国的经验,引进国外大公司、运用北美先进技术,打了一批井,但都未获得大型商业发现。

面对中国丰厚的页岩气家底,一些国际油服巨头纷纷入驻。然而,中国的页岩气开发却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埋藏深度大、气藏结构复杂、保存条件差的页岩气藏条件,让这些巨头束手无策。

而到今年,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代表的单位,通过不断攻关,打造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地质条件、水平国际领先的页岩气勘探开发体系,其中主要核心技术已基本实现国产化。

压裂,是打开页岩气“宝藏”的钥匙,这也是页岩气开采最关键的技术部分。全球大多数国家受制于高技术门槛,只能望“气”兴叹。和美国比起来,国内的页岩气储藏一般埋藏更深,对压裂设备要求高。

在这种背景下,江汉油田研制出目前国际上最大型号的车载压裂装备——3000型压裂车,比普通压裂车工作效率高出20%,整体技术条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页岩气开采中,“桥塞”也是一个关键设备,过去国内页岩气田主要使用美国的桥塞,每口井需要付出220万元的购买费用,还经常被国外“卡脖子”。

去年,中石化自主研发的国产桥塞在涪陵页岩气田广泛使用,不仅各项指标优于进口桥塞,而且成本仅为国外的十分之一。

如今,中国石化石油机械公司一年出口到美国的桥塞就多达6000只,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还成功抢占海外市场。

目前,国内的页岩气开发从钻井、测试到采输,一系列关键装备陆续实现国产化。单井开发成本由最初的一亿元下降到现在5000万元,为实现商业化开发打开了局面。

据悉,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达20余万亿立方米,但目前全国累计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不到1万亿立方米,绝大部分资源尚处在沉睡状态。

根据“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到2030年,我国页岩气发展目标为800~1000亿方。届时,一大批潜力大、可采性强的区块将被动用,页岩气也将发展成为我国清洁能源增量的生力军。

国内领先的油气产业新媒体,扎根于油气行业,快速跟踪产业热点,深度解读企业动态,给石油行业公司和资深从业者以启迪。
508篇原创文章 | 2018年全年阅读量1.2亿
微信扫一扫
关注石油Link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