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员工收入究竟高不高?油田职工们是这样回答的
行业观察 石油人 2017-10-12
“我不想干石油了,活多、钱少。”“干石油有什么不好?不是石油活多、钱少,是你吃的苦少。”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都不想干石油?

石思伟是油田的一名技术员。选择石油专业,毕业回到油田工作似乎是石油人的成长轨迹。

“当时选择来油田工作并没有太犹豫,现在我们的同事很多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现在很多人提起油田子弟,都觉得有些包办的意思,但实际上像我们这一批人,大部分也是通过考试进来的。”

石油企业发展了几十年,迎来了国企浩浩荡荡的改革大潮,受不了一线的苦、受不了离家远的思念,很多初入行的石油人选择另谋新路。但更多进入油田的年轻人还是选择坚守。

“有时候在野外也一待好几十天不回家。条件确实不好,尤其是沙漠风沙大的时候,一天下来都能抖下好几斤沙子,稍不注意就要“吃土”。话说回来,哪个行业又能不吃苦呢?”

在技术员岗位,石思伟一干就是五年。最初入行,熬夜着实让他吃了苦头。技术员完井电测、防喷器试压等不少活大多会在夜间进行,工作一忙完,他穿着衣服倒头就睡。慢慢地,他也习惯了这样夜猫子的生活,睡觉前,还会慢悠悠把刚才的工作在脑海里过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才会睡着。

“有时候也会想就这么一头扎进石油行业到底对不对,迷茫大概是我们这一批石油人的通病吧。我们从小一起玩的朋友也有做其它行业的,看着人家旅游、聚会、陪孩子的时候,很多人都动过转行的心思。多数人还是留下来了,干一行爱一行吧。”

这一代石油人,目睹了行业的低潮期,他们怕的或许不是辛苦,而是这个行业看不到希望。

“行业不景气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我也说不准有没有希望。对于我们来说,石油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选择。但是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石油行业,有人说石油人的不好,我还是要跟他争论一番。用一句话形容这份工作的话,那我应该是又热爱又痛苦。”

“试压终于搞定了,可以去睡个好觉。”

“凌晨呼叫,睁开眼立刻来井上看看”

……

到现在,石思伟的朋友圈,依然经常出现凌晨三四点的动态,依然是那片井场和那身不变的红工装。

为什么石油行业总被认为是“土豪”行业

80年代,中原油田大会战,石思伟的父亲石广平跟随家人定居在中原油田。刚到的前几年,他们住在采油厂旁边半砖半土的房子里,十几家人围成一个院,再后来“基地”慢慢成形,有了医院、学校、商店等比较完备的配套设施。

“我们这一代油田人实际上是赶上了石油最好的时候。老一辈给我们打下了基础。在油田,工作稳定,物质条件也不错,单位配备的各项福利在当时都要比地方好一些。唯一遗憾的是陪孩子的时间少了点。”

在油田,很多双职工家庭的孩子都是“放养”,一人分配一串钥匙,用绳系着挂在脖子上。石油社区的生活相对封闭,孩子从小一起长大,上的是单位的子弟学校,看病去油田医院,休息日去油田公园……在这里,生活、社会、工作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温情的“油田小社会”。

“经常有人说油田非常保守,但我不这么认为。相反,我恰恰觉得油田是最早开放的。当时我们还住在老房子的时候,父亲就已经有同事去国外出差。国外很多先进的石油设备就是那时候引进来的。像在生活上,我们很早就有录音机,那时候已经开始流行邓丽君的歌,家里有一盘磁带,总被我们拿来翻来覆去地听。”

因为油田,中国一些城市更早地进入了工业文明。在这个圈子里,从最初南腔北调的口音,到后来形成有油田特色的普通话,在社会普遍发展不高级的时候,它保障了油田职工、家属有能力过上好的生活。 在他们眼中,当下的石油行业还有没有希望?

“我在油田工作了将近30年,加上父辈的耳濡目染,也算是经历了中国石油的一小半发展历程。要说石油还有没有希望,我的答案肯定是有。石油是国家能源的重要保障,怎么会没有希望呢?科学在进步,勘探技术、开采技术也慢慢提高了,这几年页岩气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当然,我之所以这么说,也跟我对石油有深厚的感情分不开。”

真的有人愿意把生命奉献给石油

1959年9月,松基3井喷出工业油流,当时正值国庆10周年大庆前夕,发现油井的小镇由此被称为大庆镇。

次年,由石油系统人员、退伍解放军战士和专业军官组成的四万多石油大军进军东北松嫩平原,拉开了石油大会战的序幕。

石广平的父亲便是在这时跟随大部队从玉门来到了大庆。

“父亲那一代老石油人,是怀揣着为国家找石油的梦想来到的大庆。如今,老父亲已经年过80,依然十分关注大庆油田的发展势态。每逢家里带来油田上报纸、杂志,老父亲都会仔仔细细地阅读。”

大庆油田大会战誓师大会,图片来自网络

石广平的手机屏保,用的是一张黑白旧照片。上面是父亲当时同采油厂同事的合影,照片下方的字已经模糊地快看不清了。

“这张照片是老父亲当时所在的试油队第一次制服井喷后的合影。如果不是父亲的亲身经历,我真的无法想象,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老一辈石油人没有防护面具,又没有防火衣物,他们是用自己的身体迎着油气流往钻台上冲。支持不住的队员被抬下钻台,其他队员就上去替换。这张照片从我进入石油行业以来就一直保存在我的手机里。我想用它时刻来提醒自己,向老一辈石油人的精神学习。”

我为祖国献石油,在很多外人的眼中,或许就只是个空洞的口号,然而对于石油人尤其是老一代石油人来说,这是他们最大的精神依托。

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苦年代,他们咬着牙挺过来。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让中国一举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当时成为一名石油工人是十分自豪的事。

“父亲跟母亲结婚的时候穿的就是队上的工衣。那时候工衣是工人身份的象征,穿着出门走一趟不知有多少人要羡慕。后来,我们兄妹三个上了油田,父亲也总教育我们,国家从家乡把我们召集到这里,就要对得起国家给的优厚待遇。”

一晃多年,当年老一辈石油人早已离开油田,但在他们的心里,石油行业,依然是这个国家最有希望的行业。

第一代石油人,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支撑着他们。第二代石油人,充足的物质条件留住了他们,而到了现在的第三代石油人,奉献已经不常挂在嘴边,物质条件也不再富足。寄托缺失的一代石油人将依靠什么在石油行业继续走下去?

大概靠的是梦想吧!毕竟马云也说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说不定哪天油价还能再次回到一百美元呢。

中国最专业的的石油人交流平台。
370篇原创文章 | 2018年全年阅读量1亿
微信扫一扫
关注石油人公众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