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中日油气市场研究成果交流会在京举行
行业观察 2017-11-10
11月8日,由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和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11届中日油气市场研究成果交流会在北京举行。

11月8日,由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和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11届中日油气市场研究成果交流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现场

其中,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理事长丰田正和和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建青分别为大会致辞。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理事长丰田正和在致辞中指出,过去几年,通过交流会向中日两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传递出有益的研究信息,对于两国的信息共享、意见交换以及相互理解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建青在致辞中说,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该院高度重视加强与国内外智库交流合作。中日双方能源机构的合作历时1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外能源智库间交流合作的典范之一。中日同为油气进口大国,均面对全球油气市场震荡起伏、天然气亚洲溢价、全球气候变化等国际性问题,也面临油气需求增速缓慢,部分产能过剩等国内问题。中日两家研究机构加强交流、共同研究判断形势共谋发展之策,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次会议重点在于交流双方关于全球和亚洲油气发展趋势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理事山下由佳莉在《2018能源展望》报告中指出,尽管受到碳排放政策与能源利用率提高等因素影响,但在化石能源发电和交通用化石燃料需求强劲增长的带动下,我们对化石能源的高依赖性还将持续,且这种趋势将一直持续到2050年。在2015年,我们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比例为81%,而在2050年,我们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比例还将高达79%。报告还指出,亚洲已迎来天然气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日方能源专家山下由佳莉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的戴家权所长做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及其对石油市场影响》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产业扶持力度较大,而且产业政策在推动技术升级方面起着很大的主导作用,新能源汽车发展对政策变化高度敏感,市场还没有发挥决定性作用,成本高昂仍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报告还指出,新能源汽车对油品的需求替代不具有颠覆性,即使到2030年,替代的成品油也只占总量的6.7%。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电动汽车用电还主要来自火电,考虑其全生命周期,电动汽车的PM和SOx的排放量均高于燃油车。

中方能源专家戴家权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理事小山坚博士做了《油气市场现状及趋势》的报告,重点对亚洲LNG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了解读。报告首先指出,受欧佩克减产和美国油气生产热度下降两大主要因素影响,全球原油市场正处于从2017年的供大于求到2018年的供需相当的再平衡阶段,但是LNG市场一直到2018年仍会处于供大于求的阶段。未来10年,亚洲仍是LNG全球需求中心,到2030年其需求仍占全球市场的68%。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环境、价格、煤炭、核能、可再生能源、LPG、管道气等因素的变动都会影响LNG市场的发展,LNG需求增加需要其本身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日方能源专家小山坚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市场研究所的段兆芳博士做了《中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及展望》的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以来,中国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国内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进口气增速也快速回升,但天然气供应调峰体系和价格机制的建立仍面临很大挑战。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4000亿立方米,2030年将超过6000亿立方米。

中方能源专家段兆芳

会上,发言嘉宾和相关专家还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与参会嘉宾做了互动交流。

中日专家与参会嘉宾交流互动

2007年至今,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和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分别在中国北京和日本东京交替举办了十一届石油市场研究成果交流会。

国内领先的油气产业新媒体,扎根于油气行业,快速跟踪产业热点,深度解读企业动态,给石油行业公司和资深从业者以启迪。
508篇原创文章 | 2018年全年阅读量1.2亿
微信扫一扫
关注石油Link公众号
相关阅读